logo 当前位置: 烟台网 从金助友养老家政发展看北京西城区养老大事谋篇布局

从金助友养老家政发展看北京西城区养老大事谋篇布局

时间:2015-05-12 10:17未知 我要投搞

特约通讯员王志强北京西城报道:“不用离开自己的家,不用去适应新环境,每天都有一帮老友欢聚一道娱乐健身聊天,开心过完每一天,回家睡个美美的觉,有人嘘寒问暖,餐食住行医养无忧。”这就是当下北京西城区老人晚年的真实生活。

  笔者从西城区获悉,16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2015年6月将全部投用,今年将再建5到8家养老中心。西城区民政局局长张中喜表示,未来每个街道可实现1公里就有1家养老中心的目标。

  据介绍,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属于“小型养老院”,利用街道闲置的房屋、宾馆等改建而成。为此全区养老床位达到2300张,2016年底将达到3000张。西城区副区长杜黎彬表示,今年年底前,有条件的养老中心将增加短期照料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喘息服务”,预留出3到5张床位,以缓解久病卧床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子女或者保姆短期不在身边期间,依然能在养老机构得到专业和悉心的照顾,目前金融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已在试点这项服务。至于短期照料服务的收费标准,目前西城区正在制订具体的方案。

  北京市西城区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42个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西城区老年人口3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3.4%,老龄化程度在北京市位居前列。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6.95万,占老年人口的21.6%,100岁以上老年人119人。全区呈现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的特点,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等基本发展态势。

  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区,在受人口密集、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制约下,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一系列政策保障体系和居家养老服务措施办法,有效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设具有综合服务与管理职能的街道级养老服务设施,使机构专业服务辐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让辖区老年人都能享受政策普惠、服务多样、设施覆盖、信息智能的养老服务,基本实现“9064”目标: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由“补缺”式向“普惠”式转变过程中做出了重要探索,也对特大城市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谐老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西城区实施专项资金划入财政预算,以制度化保证养老服务连续性,政府资金使用优先考虑养老、为老服务,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等,除对高龄老人实行特殊津贴制外,对一些常规的服务项目如健康保健服务、文化活动、就餐等具有普遍性需求的服务项目提供连续性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设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证其连续性和服务质量,尽量满足不同年龄结构和生理结构老人的需求。

  以“无围墙敬老院”为试点推进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全覆盖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自2004年8月开展“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近年来,在国家、市、区领导重视和支持下,街道以“无围墙敬老院”为理念和品牌,在社区层面构筑以满足“融合社区资源,提供规范标准为老服务”、“以有限空间,扩展无限服务”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民间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运行模式。

  以养老家政服务让百分之九十五住家老人养老不离家

  “金助友”于1990年由月坛街道创办,是全国最早专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家政服务公益型企业。每年为数千老人提供实实在在紧密贴身型服务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骄人业绩盛况空前。

  “金助友”总经理王志强,军人出身,西城区政协委员,他荣膺“北京市百名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获得者。他常说:“养老服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体现党政服务民生能力,必须有高度政治性,上对政府分忧,下为老人解难”。

  金助友已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孝老敬老爱老“先进单位”和“示范定点单位”。并获得国务院老龄委“全国敬老文明号”殊荣。每年为6000多位失能老人服务。是北京养老体系重要力量,成为誉满全国居家养老“无围墙养老院”服务模式。

  2015年经过月坛街道改造后,金助友家政升级为无围墙居家养老照护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人员按约定按需求按门类按意愿为老人提供更细致的养老服务。

  金助友红烛网〔www.hongzhu.con〕建立老人同公司网络监控调度平台,日间照料、住家服务、临时托养、就餐保健娱乐。老人在家通过呼叫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服务和保健理疗。家中老年人需要日间照料,可以有专人陪护;独居老年人需要家政服务,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做;子女不在家,有应急求助,服务人员可以上门提供帮助。

  西城区老人实现了晚年的生活愿景,住在家里,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养老照料中心的优质服务。“养老照料中心就在家门口,走两步就到。有了它,我们吃得好、玩得开心,还有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一谈起养老照料中心,老人们一脸满足,感激甚深,照料中心已成为老人们的“快乐大本营”。

  以社会参与、多方联动,多元合力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服务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既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参与,也需要政府系统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西城区地处北京市的中心城区,资源丰富,辖区及周围的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门类齐全,储备了各类重要的专业人才和其它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发展由政府包办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养老服务投资由公办向“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多元投资转变,养老服务模式由单一机构养老向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转变,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多种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将社会养老服务力量与体制内承担养老服务工作的机构如残联、卫生和计生部门以及志愿服务力量进行充分整合,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实现工作协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并通过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这种部门联动的长期实施,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和场所紧张问题,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员匮乏问题,创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完善政府多元化投入模式,探索研究“民办公助”制度,建立现代老年服务产业体系,创新社会养老服务合作方式,逐步提升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西城“零距离”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2014年年底上线运营,实时监测老年人动态信息。

  借助“零距离”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平台,试点打造西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利用社会资本、居民住宅兴办“小型敬老院”、社区托老所,建设“居家型小型养老院”;按照“分头设立、属地管理、一个法人、属地备案”的原则进行连锁式经营。

  西城区还将以街道为单位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评估;及时总结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无围墙养老院”;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指导和扶持,推行居家养老“菜单式”服务和管理。

  同时,还将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受惠范围,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

  其中将失能老人和高龄居家老人基本生活照料服务、重度失能老人居家照料护理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体系,涉及失能老人的居家基本照料、居家照料护理、高龄居家老人基本生活照料等项目。

  作为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西城区完善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城市功能核心区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积极探索。

  结后感言

  在一些国家,养老已成为“国难”。我们祖国讲究百善孝为先。虽然孝敬老人属于每个人天然的道德义务,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必须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不是没有情绪和情感的机器,道德的实现也需要保障条件和救助机制,子女的实际需要和心理压力应获得公共关怀。若其自身已然难以为继、心力憔悴,其就可能会选择责任放弃和剑走偏锋,甚至作出一些极端的举动来。现实中,很多原本很孝顺的子女,被繁重的负担和经济压力折腾得喘不过气来,从而作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极端举动,轻则将老人遗弃,重则实施了杀亲举动,以达到对被照料者和自己的双重解脱。这样的悲剧虽然属于小概率事件,然而却换来了沉痛的教训。假若公共服务和公共情怀能够“搭一把”,让一个被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家庭,能够“喘息一下”,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从单纯的强调养老的责任,到注重于居家养老中的压力测试,并提供“喘息服务”,可以说是公共服务更加人本化和人性化。只有注重于对人的实际需求,才能让公共关怀更注重于细节,从而致力解决每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养老是一个社会化命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虽然公共服务不能“包打天下”,但做到更加人性化和细节化,解决人最急迫的需求和最可能产生的隐患,需要公共服务的厚度保障。